管综数学考点
再也不能盲目做题了(第一篇)——管综数学启蒙
来源:原创 作者:小昭 2023/10/08 02:12:38
887人看过
已结束今年最后一个大长假——国庆节。很多同学准备报名,然后好好复习、查缺补漏。
查缺补漏很重要,但学习方法的调整更为重要!
大家已经学了很久的数学,可能到现在还有同学会误认为,管综数学就是考察数字、公式的运算,不需要思维能力,只要我的计算能力足够强,花的时间足够多,刷的题目足够多,拿到差不多的分数就够了。
BUT,扪心自问,你有那个时间吗?你不要工作了?你不要养家糊口了?你以为你还能快速算出
吗?毫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的同学无论是自主学习能力、理解能力还是记忆力都在逐年下降。而联考的考试时间设定看似那么“惨无人道”,细想想却又那么“合情合理”,(180分钟干掉25道数学题+30道逻辑+1300字的两篇作文)
WHY?思维!!!!
思维考察在联考的数学题中尤为明显,尽早认知到思维的重要性,对你的复习备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所以今天昭召课堂就先带同学们了解2种关键的思维能力,大家可以自测一下哪些是欠缺的、最需要加强的思维方法,在后期刷题中及时运用起来,才能养成思维习惯,并在考场中轻松发挥。
试想一下如果万事万物都是杂乱无章的,没有规律可循,那么也就不会有数学这个科目,老祖宗们创造出数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有迹可循。举个例子,如果让你乱序说出1-10十个数字,会非常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。当然,你并不一定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来说,比如1、10、2、9、3、8……,比如1、3、5、7、9、2、4、6、8、10,这其实都是“有序”的。而对有序思维的考察在我们联考数学中比比皆是,这里举几道历年真题验证下:
这题是求标号之和能被5整除的概率,相信很多同学都能或多或少找出几组,比如1+9,5+10,4+6等等,但是在枚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者遗漏。看似简单,这就是命题老师故意设置的,他不给你机会去实践去检验,一遍要过,没机会改正,所以你要一次准确无误地选出答案。假如你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寻找,比如先把1的组合找完,再找2的组合,以此类推,就绝对不会出现遗漏:1+4,1+9,2+3,2+8,3+7,4+6,5+10,6+9,7+8.有同学真的是一点一点数的,等你数出来结果,考试也结束了。“更MBA”的做法是100÷5=20,所以能被5整除的数有20个,100÷7=14……2,所以能被7整除的有14个,14+20=34,如果你直接选E,你又完蛋了。这里面有可以同时被5和7整除的35和70,被重复计算,所以实际的结果应该是32个,选D。看来3分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,你的思维是否缜密,考虑问题是否全面,都会在联考的题目中体现出来,你可千万别小瞧一道数学题,暴露的更是我们长期积累的思维问题。联考数学中还常常出现一类题目,它有着很长的项,几百甚至几千项,看似复杂很难计算,其实,当我们看到中间的省略号时,就应当庆幸,因为这就预示着该题有规律可循。看上去很长很复杂,我们是无法把这一行数字计算出来再看尾数的,但是细心观察上面的等式你会发现一些规律:3的1次方到3的4次方,和3的5次方到3的8次方,尾数是一样的,也就是4组一个循环,这样就可以计算出2013÷4=503……1。到这里大家能看出来,这个尾数共循环了503次,再加一次,也就是循环到第一个数的尾数,答案就是3。所以通过已知条件,递推来找到一般规律的能力其实是相当关键的。这两道题从难度上来说其实是属于比较难的,因为项数很大。但是我们要始终记得,管理类联考考察的并不只是单纯的计算,或看谁的运算能力强。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把看似复杂的题目简单化,即找到规律之后再去运算。比如第一个2013年的真题的条件2,k小于20的正整数有19个呢,难道我们都要挨个验证嘛?其实只需要验证当k=19时是否成立即可,再逆推,最大的数字都满足,更何况比它小的呢。再比如第二个2009年的题目,竟然出了2009项,看到中间的省略号,就说明中间的肯定是可以约掉的,不然这题没有实质性的意义。所以自然而然的想到裂项公式(只要看到有限个分数或者分式相加,一定是考裂项公式),该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写在后面
今天只分享了管理类联考数学中的2种常见思维方法,明天昭召课堂会接着分享逆向思维、整体思维,敬请关注。说到思维能力,我们往小了说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,但往大了说,对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,无论是处理工作,还是教育小孩,这些思维方法都是十分有益的。所以,各位考生今后在做题时,不要一拿到题目就列步骤,一定要先多想想,多问问自己,这些题目的出题意图何在?考我什么知识点?为什么要这样出题?之前有遇到哪些类似的题?有哪些心得和规律可以用?有没有更快速的解题方法?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
学习改变人生,行动成就梦想!
早准备,赢在起跑线!